- A+
當建盞還在歷史的煙塵中不為大眾熟知之時,王清霞就已經開始有意地接觸建盞并暗自揣摩它的燒制工藝。因為王清霞出生于建盞的發源地建陽,所以總是在不經意間看到宋代建窯遺留下來的殘片,或者在老一輩陶藝人中耳聞建盞的獨特,關于建盞的種種印記都在像種子一樣落在王清霞的心里。
王清霞柴燒建盞作品?
悟空仙境
悟空至此,處處仙境;
如夢幻泡影,海市蜃樓;
山水是吾鄉,天地養吾心。
到了2008年,建盞的文化和燒制技法被社會各界進一步關注時,王清霞正式拜師學藝,并參加多所陶瓷學院的專業培訓,時至今日,王清霞已經在建盞燒制上走過了十年。十年的時光里,王清霞認真打磨手藝。她跑遍建陽的大小山林,采集多處的土壤進行試燒,不斷地尋找最適合建盞燒制的胎土和釉料,她覺得,宋代建窯之所以能在全國眾多的黑釉瓷窯中脫引而出,燒制供御瓷盞,與建陽本地的胎土一定有緊密的聯系,因而要在原料上下功夫。
建盞看似都是寬口小足的器型,但是在整器造型穩定中卻又有變化,口沿的開合程度、盞腹的弧度、底足的高低都關系到整個建盞造型的美感;王清霞從拉胚、上釉、修足,各個環節都進行練習,熟悉每一種建盞器型。建盞堪稱是陶瓷中釉色最為豐富的瓷器,燒制條件的稍稍變化就會影響建盞的釉色的生成,王清霞為了研究每一種釉色,都做了上千次試燒,她的代表作品名為“星耀天宇”,曾在各大博覽會上獲獎,弧線優美的撇口上點綴著渾圓精致的油滴結晶,宛如神秘星空,與靜嘉堂文庫美術藏館藏撇口油滴盞在形態和氣韻上都很相似。
如果只是勤于練習技巧,對一個陶藝人來說遠遠不夠。王清霞一直有收藏老物件兒的喜好,從書畫、家具、到文玩雜項都有涉獵,并盡可能收藏那些有年份的老件兒,在玩賞中體會歷史給器物帶來的溫潤之感。王清霞在燒制建盞中,也注重建盞的給人帶來的厚重古樸的審美體驗。
在制盞的歷程中,她積極查閱和建盞相關的文化歷史材料。她在遼金壁畫和宋代建窯的標本中發現了與建盞相關重要器物——盞托。盞托雖然不是盞,但是與盞的關系緊密,經常與盞配合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盞熱燙手和傾倒。盞托可以有不同的材質,有玉石類的,有漆器類的,也有瓷制的。
宋代建窯也有生產黑釉盞托,只是存世很少。王清霞對盞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嘗試燒制盞托。她憑借對建盞技藝的熟練掌握,很快就燒制出實用而又美觀的盞托。盞托與建盞搭配,更突出一分儀式感和崇敬感,盞托作為宋代點茶中不可或缺的茶器,也可以完善現代人對宋代茶文化的認知。
? 從山中的一抔土到茶席上的一只盞,這個過程便是建盞陶藝人的努力。王清霞在建盞相伴的十年里,刻苦用心地走在建盞的路上,她的每只盞也都蘊含建陽這個千年古城的原始氣息和手藝人的質樸與執著。
鑒別建盞、了解作品收藏空間、價格趨勢,可加編輯微信:guanfu2011,暗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