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18年5月5日,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 1739- -2018地理標志產品——建盞》正式實施。該標準由南平市建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研究院、福建省測試分析中心、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政府等9個單位、企業共同組織起草完成,貴稀堂公司為主要起草企業。
背景:建盞市場現狀亟待規范
建陽建盞在2012年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后,近兩年從業人數的劇增,產品泛濫,行業陷入低端無序的競爭狀態,建盞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量低劣制品充斥其中,甚至還有假冒古代建盞牟取暴利,這些顯而易見的混亂現象,都不利于建盞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新規明確了哪些標準?
《地理標志產品 建盞》這一省級地方標準,明確了建盞的產品保護范圍、相關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標準科學合理、操作性強,具有前瞻性,為建盞地理標志產品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诮ūK的特點,這部標準特別強調了鉛、鎘遷移量的數值要求,對吸水率、抗熱震性、胎體胎體(Fe2O3)含量、鉛、鎘遷移量、釉面穩定性、產品規格誤差、外觀質量等依據抽樣檢測數據,作出了高要求的標準。
下面就對關于藏友們在收藏建盞時需要關注的幾點做詳細的解讀。
16個建盞術語及定義
在《地理標志產品 建盞》這一省級地方標準中的第四條“術語與定義”,提到了16個建盞術語及定義。其中多為對建盞的瑕疵的定義,下面為大家一一列舉。
1. 建盞 beacon: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現轄行政區域內,采用產自保護區內的黃泥、粘土。紅士、軸石、草木灰等為主要原料,按本標準規定的工藝生產,符合本標準嬰求的黑釉茶盞。
2.胎泥fetal mud:以黃泥、粘土。紅土為坯料,經篩選、沖洗、球磨(淘洗) ,煉泥、陳腐等工序制作,用于坯胎成型的泥料。
3.釉漿glaze:以釉石、草術灰,經淘洗,攪拌、過篩、篩分沉淀棄水,配制成的乳濁液,用于在坯胎表面施釉的漿料。
4.變形deform orwarp:量現不符合規定設計的形狀。
5.毛孔pinhole:釉面星現的小孔(或稱針眼)
6.熔洞fusion hole:易熔物在繞制過程中熔融而產生的孔洞。
7.釉泡glazebubble:釉表面的氣泡。
8.釉面擦傷scrubmark on glaze:釉面出現:條痕和局部失光的現象。
9.釉薄thin glaze:表面由于釉層過薄,形成局部曲面不光亮的現象。
10.桔釉orange peelglaze:釉面類似桔皮狀。
11.生燒underfiring:燒制溫度未達到溫度要求,釉面不光亮的現象。
12.縮釉glazecrawling:燒制后有軸的表面上出現局部無釉的現象。
13.還泡blister:釉下環體凸起的空心泡。
14.磕碰chip:局部破沖擊殘缺(或稱硬傷)。
15.炸釉glaze craze:釉面炸裂現象。
16.裂紋crackle:坯、釉開裂而形成的紋狀缺陷。
在《地理標志產品 建盞》這一省級地方標準中的第六條“要求”中,對建盞的原料、輔助原料、胎泥及釉石化學組分含量、釉面穩定性、產品規格誤差、外觀質量、缺陷等做了明確的規定要求。明確了建盞的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所需要滿足的條件。
建盞的主要原料須產自保護區內的黃泥、粘土、紅士、釉石,輔助原料為草木灰、松柴。胎泥化學組分含量,胎泥化學組分含量應符合規定,釉石化學組分應符合規定。以下為標準具體內容。
鑒別建盞、了解作品收藏空間、價格趨勢,可加編輯微信:guanfu2011,暗號“作品”
